网络问诊 欢迎来到互联网医院管理平台!
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内分泌科

高血脂 时间:2016-12-18

  病症特征

  根据程度不同,高血脂的症状也表现不一,高血脂的症状主要表现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至关重要。

  第二:一般高血脂的症状多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还会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有的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化验血液时发现高脂血症。另外,高脂血症常常伴随着体重超重与肥胖。

  第三,高血脂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

  第四,长期血脂高,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间歇性跛行(肢体活动后疼痛)。

  第五,少数高血脂还可出现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角膜弓又称老年环,若发生在40岁以下,则多伴有高血脂症,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多见,但特异性不强。高脂血症眼底改变是由于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光折射所致,常常是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并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病因

  高脂血症原发性或继发性血脂蛋白水平升高。

  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或称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在血循环中以非游离状态存在,和蛋白结合成脂蛋白这样的大分子运输.主要的脂蛋白分类---乳糜微粒,极低密度(前-β)脂蛋白(VLDL),低密度(β-)脂蛋白(LDL),和高密度(a-)脂蛋白(HDL)---这些蛋白是紧密相联的,而分类常就物理化学特性而言(例如电泳移动率及超速离心分离后的密度).血中主要的脂蛋白转运为甘油三酯,乳糜微粒是最大的脂蛋...

  检查项目

  (一)血脂,血浆总胆固醇<5.2mmol/L是理想水平;5.2~6.2mmol/L为临界;≥6.2mmol/L为过高。血浆甘油三酯<1.7mmol/L为理想;1.7~2.3mmol/L为临界;>2.3mmol/L为过高。

  (二)脂蛋白,测定LDL和HDL比总胆因醇更有意义,LDL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相关,HDL水平升高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临床诊断

  总胆固醇成人2.9--6.0mmol/L   增高:

  1.胆固醇>6.2为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因素之一。

  2、高胆固醇饮食,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见胆固醇升高。

  3.胆总管堵塞,如胆道结石,肝,胆,胰腺肿瘤时,总胆固醇增高伴黄疸。

  降低:

  1.严重肝脏疾患,如重症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等。

  2.严重营养不良。

  3.严重贫血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甘油三酯   正常值0.56---1.7mmol/L   国际上推荐男性:0.45-1.7 mmol/L 女性:0.40--1.53mmol/L

  增高:

  1.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症,原发性高脂血症,糖尿病,胰腺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

  2.妊娠和口服避孕药也可以引起增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男性1.14--1.76mmol/L 女性:1.22-1.91mmol/L

  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mmol/L,胆固醇>6.2mmol/L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2.慢性肝病,肝硬化,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症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正常值3.1--3.1mmol/L

  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此项会增高   载脂蛋白A 男:0.96--1.76g/l 女:1.03--2.03g/l   载脂蛋白b 男:0.43--1.28g/l 女:0.42--1.12g/l   站脂蛋白a的水平和与冠心病发生程负相关。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明显低于健康者。a/b<1可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指标。,闭单独测定载脂蛋白a或b更有意义

  2.肾病综合征,活动型肝炎,肝实质损害,糖尿病等也可见a降低,b增高。

  并发症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血脂与冠心病

  拒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疗法: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只要有冠心病,不论你血脂高或不高,均应长期服用调脂药。因为长期调脂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血脂与脑梗塞的关系

  当血液中胆固醇增高时,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在动脉壁内堆积,使动脉官腔狭窄,阻塞血液流入相应部位,引起动能缺损。它发生在脑血管时引起脑梗塞,医学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能治疗脑梗塞,还能预防脑梗塞。调脂治疗与脑中风:脑中风的原因很多,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高龄、糖尿病、血液病等,其中高血脂、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证明,长期调脂治疗能明显减低脑中风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临床医师对高血脂的治疗越来越重视。

  血脂与糖尿病

  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被称为“三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高血脂可加重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治疗高血糖外,还需要调节血脂,是减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调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肢体坏死、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这些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积极治疗高血脂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大有好处。调整血糖能一定程度改善血脂,但要达到理想水平,还需调脂药干预治疗。糖尿病与脂代谢的治疗状况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优劣的标准。

  血脂与脂肪肝

  脂肪肝是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所致,常合并有血脂增高。B超检查是目前检查脂肪肝的主要手段。脂肪肝发病率高达5~10%,成人体检中转氨酶增高者约35%为脂肪肝,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对防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哪些人易患脂肪肝: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堆积者、长期大量饮酒者、肥胖者和患有病毒性肝炎者。脂肪肝有那些症状:轻度脂肪肝多数无自觉症状,中度、重度表现为肝肿大、食欲减退、肝区胀痛、转氨酶升高,少数出现轻度黄疸、脾大等。脂肪肝患者应该怎么办: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脂肪肝的发展,大多数脂肪肝是可以治愈的。包括祛除病因、改善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结构;应用调脂药进行治疗。

  预防保健

  治 疗

  应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强调以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为主,效果不理想才佐以药物治疗。继发性者(如糖尿病、甲减),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一、饮食、运动治疗:   目的是降低血浆胆固醇,保持均衡营养。运动和降低体重除有利于降低胆固醇外,还可使甘油三酯和高血压降低,增加HDL胆固醇。

  二、药物治疗:   经饮食及体育锻炼治疗后,如仍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用药物治疗:①无其他危险因子,LDL胆固醇≥4.9mmol/L(190mg/dl);②有2个危险因子(例如吸烟、高血压、HDL胆固醇低、早年发生冠心病家族史等),LDL胆固醇≥4.1mmol/L(160mg/dl);③甘油三酯≥5.5mmol/L(500mg/dl)。35岁以下男性或绝经期前妇女,如无其他危险因子,可暂缓药物治疗。

  降脂药物主要有:

  (一)胆酸结合树脂 如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每次口服4~5g,3次/d,考来替泊(colestipol),每次4~5g,3次/d。用药期间宜定期作血常规、肝功能和血电解质检查。

  (二)烟酸类(nicotinic acid,niacin)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同时存在者,开始0.1g,3次/d,以后根据血脂变化和耐受程度,增加至1~2g,3次/d,有皮肤潮红、瘙痒、胃部不适、消化不良,血糖升高,血尿酸升高,消化性溃疡等副作用,长期应用要注意检查肝功能。阿西莫司(acipimox),每晚睡前服250~500mg,如病情需要可在早餐时加服250mg。

  (三)苯氧芳酸( fibrate)类,氯贝特(clofibrate),每次口服0.5g,3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