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欢迎来到互联网医院管理平台!
NEWS INFORMATION
食疗养生 首页 > 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

糯米 时间:2018-02-03

原料介绍 糯米又叫江米,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逢年过节很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习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也是由糯米粉制成的。 营养分析 1.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索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2.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都能食用 1. 适宜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血虚头晕眼花、脾虚腹泻之人食用;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 2. 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糖尿病患者不食或少食;另外由于糯米极柔黏,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食物相克 糯米不宜于鸡肉同食。 食用指导 糯米食品宜加热后食用;宜煮稀薄粥服食,不仅营养滋补,且极易消化吸收,养胃气。 食疗作用 《本草纲目》:糯米黏滞难化,小儿、病人最宜忌之。《本草求真》:凡老人小儿病后均忌。 《本经逢原》:糯米,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得配本草》:多食昏五脏,缓筋骨,发风气,生湿热,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者食之最能发病成积,病人及小儿最宜忌之。 《饮食须知》:多食发热,壅经络之气,令身软筋缓,久食发心悸及痈疽疮疖中痛。同酒食之,令醉难醒。 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泄。《医药六书药性总义》: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本经逢原》:糯米,益气补脾肺,但唐粉作稀糜,庶不黏滞,且利小便。《本草纲目》:脾肺虚寒者宜之。 食材文化 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 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温馨提示 糯米黏腻,若作糕饼,更难消化,故婴幼儿、老年人、病后消化力弱者忌食糯米糕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