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欢迎来到互联网医院管理平台!
NEWS INFORMATION
食疗养生 首页 > 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

牡蛎 时间:2018-02-03

原料介绍 牡蛎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及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近江牡蛎、长牡蛎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大连湾牡蛎分布于我国北方沿海。在每年的5至6月,当牡蛎生殖腺高度发达而又未进行繁殖,软体部最肥时进行采集,采收时将牡蛎捞起,开壳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1. 近江牡蛎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左壳凹陷,大而厚,右壳平坦,稍小。右壳外表面稍不平,有灰色、紫色、棕色、黄色等颜色。环生同心鳞片。内表面白色,边缘有时淡紫色、质硬,断面层明显,厚2至10毫米,无臭,味微咸。 2. 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淡紫色或黄褐色,内表面瓷白色,壳顶两侧无小齿,左壳凹下很深,鳞片较右壳粗大 3. 大连湾牡蛎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同心鳞片,内面白色。左壳同心鳞片坚厚,同央凹下呈盒状。 适宜人群 1. 病虚而多热者宜用。 2. 虚而有寒者忌之。 食物相克 牡蛎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食用指导 1. 收敛固涩宜煅用,余均生用。 2. 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头晕胀痛,目眩耳鸣,烦热面赤,或渐觉肢体不利者,可与代赭石、生龟甲、白芍、怀牛膝等配伍,以平肝滋阴。 3. 阴虚火旺者,可与玄参、麦冬、黄连等同用。 4. 肝肾阴亏,肝火灼津为痰,痰火凝聚而成瘰疬瘿瘤者,可与玄参、贝母相合。 5. 自汗、盗汗者,可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配伍。 食疗作用 《纲目》云:“蛤蚌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雌无雄,故得牡名。曰蛎曰?,言其粗大也。”此乃古人臆断耳。 食材文化 牡蛎味咸、涩,性微寒;归肝、心、肾经;质重镇降,可散可收; 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 主治眩晕耳鸣,手足振颤,心悸失眠,烦躁不安,惊痫癫狂,瘰疬瘿瘤,乳房结块,自汗盗汗,遗精尿频,崩漏带下,吞酸胃痛,湿疹疮疡。 温馨提示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牡蛎、煅牡蛎。 煅牡蛎:取净牡蛎,置耐火容器内或无烟炉火上,用武火煅至酥脆时,取出放凉,砸碎。 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