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介绍 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等的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姑”,后者习称“冰球子”。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生产于贵州及四川,假鳞茎入药,称"山慈姑"或"毛慈姑", 药材 又称毛慈姑。 杜鹃兰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状,长1.8至3厘米,直径1至2厘米。顶端渐突起,有茎痕。基部脐状,有须根。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膨大部有2至3条微突起的环节,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或粉性,气微,味淡,带粘性。独蒜兰假鳞茎与杜鹃兰类似,但不及杜鹃兰饱满,呈圆锥形或不规则瓶颈状团块,长1.5至 2.5厘米,直径1至2厘米,上部渐突起,顶端断关处呈盘状,下部膨大且圆平,近基部凹入,表面黄白色或浅棕色(不去皮),较光滑,有皱纹,膨大部无环节。断面浅黄色,角质,半透明。气微,味淡,微苦,稍有粘性。均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 适宜人群 正虚体弱者慎服。 食用指导 凡热毒瘀互结而致痈肿疔毒、瘰疬结核者,既可内服,亦可外用,且有脓能溃,无脓可消,可与雄黄、麝香、大戟、文蛤等配伍;凡肝郁气滞,痰热内比结所致瘰疬结核者,可与昆布、贝母等相伍,以行气化痰散结。凡热毒辣上攻所致喉痹咽痛者,可与山豆根、蚤休、射干等合用,以清热解毒利咽。 食疗作用 本品球状个鳞茎与慈姑相似 ,多生于山野石壁上,故名山慈姑;从草则作山慈菇。《纲目》云:“根状如水慈姑,花状如灯笼而朱色故有诸名。” 食材文化 味甘、微辛,性寒。有小毒。归肝、胃、脾经。体坚质重,力峻降散。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痈宜发背、疔肿恶疮、瘰疬结核、癌瘤、喉痹、虫蛇咬伤等症。内服、外用均可。 本品寒以清解,辛散痈肿,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 温馨提示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水浸约1小时,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净,干燥,用时捣碎,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