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介绍 夜交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的藤茎。何首乌为多年生缠绕藤本,生于草坡、路边、山坡石隙隙及灌木丛中,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山、陕西、甘肃、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夏、秋季采割带叶藤茎;或秋、冬季采割藤茎,除去残叶。捆成把,晒干或烘干。 夜交藤藤茎呈长圆柱形,稍扭曲,具分枝,长短不一,直径3~7mm。表面粗糙,棕红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明显扭曲的纵皱纹。节部略膨大,有分枝痕。外皮菲薄,可剥离。质脆,断面皮部棕红色,木部淡黄色,中央为白色疏松的髓部。气微,味微苦、涩。 以枝条粗壮、均匀,外皮棕红色者为佳。 食用指导 1. 用于虚烦失眠。夜交藤具有养血安神作用,以用于阴虚血少所致的失眠为主,常与合欢皮相须配合,也可与枣仁、柏子仁、远志等同用。 2. 用于周身酸痛。夜交藤既有养血作用,还可通利经络,治血虚周身酸痛,可配合当归、地黄、鸡血藤、络石藤等同用。 3. 用于皮肤痒。夜交藤煎汤外洗治皮肤痒疹,有一定止痒作用。 食疗作用 古称何首乌有雌雄之分,入夜则藤蔓相交,故名夜交藤。《斗门方》云:“取根若获九数者,服之乃仙,故名九真藤。” 食材文化 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 具有能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 主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疮疥癣。 温馨提示 炮制:取原药材,筛去杂质及灰屑,浸润,切段,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