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介绍 希莶为菊科植物希莶、腺梗希莶或毛梗希莶的地上部分。希莶为一年生草本,夏季开花前或花期均可采收。割取地上部分,先晒至半干,再放置干燥处通风处晾干。 1. 希莶茎圆柱形,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沟及纵纹,枝对生,节略膨大,密被白色短绒毛;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对生,多脱落易破碎,完整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至10厘米,宽1.8至6.5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宽楔形下延成翅柄,边缘有不规则浅裂或粗齿,两面被毛,下表面有腺点。有时茎顶或叶腋有头状花序。气微,味微苦。 2. 腺梗阻项莶,与上种区别为:叶卵圆形,边缘有不规则小锯齿,枝上部被长绒毛或紫褐色腺点。 3. 毛醒希莶,与上两种区别为:枝上部疏生平伏短柔毛,叶片较小,边缘锯齿规则。 以枝嫩、叶多、色深绿者为佳。 适宜人群 无风湿者慎服。 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湿热作用,故痹痛偏于湿热的病症尤为适宜。 食用指导 1. 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常与臭梧桐同用。 2. 清热解毒宜生用,祛风湿,通经络宜制用。 3. 凡风湿痹证,骨节疼痛,肢体麻木,脚弱无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者,可单用祛风通络止痛。 4. 凡痈疽发背及一切疖毒者,可与小蓟根、五爪龙等配伍。 食疗作用 《纲目》云:“楚人呼草之气味辛毒为莶。此草气臭如猪而味莶螫,故谓之希莶。猪膏、虎膏、狗膏,皆因其气,以及虎狗伤也。” 食材文化 希莶草味辛、苦,性寒;有小毒;归肝、肾经;气臭散泄; 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主治风湿痹痛,筋骨缓弱,腰膝无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痈痈疔毒,风疹湿疮,虫兽咬伤,疟疾,黄疸。 温馨提示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希莶草、酒希莶草、蜜希莶草、酒蜜希莶草,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酒希莶草、蜜希莶草、酒蜜希莶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