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欢迎来到互联网医院管理平台!
NEWS INFORMATION
中医百科 首页 > 中医百科

中医百科

高粱 时间:2017-12-08

导读:《纲目》:"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粘者与黍米功同。" 《四川中药志》:"益 中,利气,止泄,去客风顽痹。治霍乱,下痢及湿热小便不利。"

【别名】

木稷、所粱(《广雅》),芦份(《食物本草》),蜀秫、芦粟、获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种仁。

【形态】

蜀黍(张华《博物志》) 一年生草本,高3~4米。茎圆柱形,节上有黄棕色短毛。叶互 生,狭披针形,长达50厘米,宽约4厘米;叶鞘无毛或被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生纤毛。 圆锥花序长达30厘米,分枝轮生,无柄小穗卵状椭圆形,长5~6毫米,成熟时下部硬革质而光滑无 毛,上部及边缘有短毛。颖果倒卵形,成熟后露出颖外,亦褐色。有柄小穗雄性,其发育程度变化 甚大。花、果期秋季。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高梁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

幼芽、果实含p-羟基扁桃腈-葡萄糖甙、水解产生p-羟基苯甲醛、HCN和葡萄糖。

【采收加工】

种子成熟后采收。

【性味归经】

《纲目》:"甘涩,温,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纲目》:"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粘者与黍米功同。" 《四川中药志》:"益 中,利气,止泄,去客风顽痹。治霍乱,下痢及湿热小便不利。"

【临床应用】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取碾高梁的第2遍糠,除净硬壳等杂质,置锅中加热翻炒,至呈黄 褐色,有香味时取出放冷。每天3~4次,每次0.5~1钱口服。治疗104例,其中100例多在服药6次 以内治愈,4例无效。

【相关方剂】

治小儿消化不良:红高梁一两,大枣十个。大枣去核炒焦,高梁炒黄,共研细末。2岁小孩
每服二钱;3~5岁小孩每服三钱,每日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