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清热解毒。治痈疽,疔肿,疮癣,蛇咬,汤火伤。 《纲目》:"癣疮,频?掺之,疗 痈疽,丁肿,卵颓。" 《本经逢原》:"捣汁生服,解蛇伤毒,以滓毖伤处,干即易之。" 《随 息居饮食谱》:"消暑解毒。治痧秽腹痛,绞汁服。" 《岭南采药录》:"煎服,治鹅喉。" 《 广州植物志》:"捣烂,治痈疽和小儿夏月皮肤病,有消肿退炎之效。"
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叶片,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丝瓜叶含皂甙。粤丝瓜叶含氢氰酸。
清热解毒。治痈疽,疔肿,疮癣,蛇咬,汤火伤。 《纲目》:"癣疮,频?掺之,疗 痈疽,丁肿,卵颓。" 《本经逢原》:"捣汁生服,解蛇伤毒,以滓毖伤处,干即易之。" 《随 息居饮食谱》:"消暑解毒。治痧秽腹痛,绞汁服。" 《岭南采药录》:"煎服,治鹅喉。" 《 广州植物志》:"捣烂,治痈疽和小儿夏月皮肤病,有消肿退炎之效。"
内服:煎汤,1~3两;或捣汁,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治疗神经性皮炎 取鲜丝瓜叶洗净,搓碎后在局部摩擦,直至局部发红、见隐血为止。 每7天1次,2次为一疗程。一般1~2疗程,可获近期疗效。
丝瓜叶或全草的水提取物(煎剂加酒精除去沉淀者)可明显降低乙酰胆碱对离体豚鼠回 肠的收缩作用,对组织胺的作用也有相似影响,但较弱。煎剂对回肠则有轻度兴奋作用,对离体兔 子宫有非常显著的兴奋作用。水提取物对离体兔十二指肠无明显作用。对大鼠横膈-膈神经制备也无 作用。煎剂对蟾蜍腹直肌则有明显兴奋作用。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无明显作用,麻醉狗静脉注射 0.1克生药/公斤,有降压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水提取物20克鲜生药/公斤,无明显作用。腹腔注射 煎剂1克生药/只,亦无明显毒性。 叶中所含皂甙的止咳、祛痰作用,见"丝瓜藤"条。
治鱼脐疔疮:丝瓜叶、连须葱、韭菜等分。上入石钵内,捣烂如泥。以酒和服,以渣贴
腋下,如病在左手,贴左腋下,右手贴右腋下,在左脚贴左胯,右脚贴右胯,如在中心贴心脐,并
用帛缚住,候肉下红线处皆白,则可为安。(《世医得效方》) 治虫癣:清晨采露水丝瓜叶擦患处
。(《摄生众妙方》) 治汤火伤灼:丝瓜叶(焙研),入辰粉一钱,蜜调搽之;生者捣敷。(《海上
名方,) 治阴子偏坠:丝瓜叶(烧存性)三钱,鸡子壳(烧灰)二钱。温酒凋服。(《余居士选奇方》
) 治肾囊风热瘙痒:丝瓜叶四两,苍耳草一两,野菊花二两。煎水服或外用洗。(《重庆草药》)
治汗斑:丝瓜叶、硼砂,冰片。捣烂外敷。(《南宁市药物志》) 治妇人血崩:丝瓜叶炒黑研末
。每用二至五钱,酒冲服之。(《闽南民间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