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欢迎来到互联网医院管理平台!
NEWS INFORMATION
中医百科 首页 > 中医百科

中医百科

胆木 时间:2017-12-08

导读: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乳 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胆囊炎,下肢溃疡,脚癣感染,疖肿脓疡,皮炎湿疹。"

【别名】

山熊胆、熊胆树、乌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胆木的枝、树皮。

【形态】

胆木 乔木,高可达5米以上。树皮外面灰黄色,内皮与木质部剥后由浅黄色逐渐变为 棕黄色,味极苦;枝条有白色皮孔。叶对生,长圆形,近革质,长8~l4厘米,宽4~7厘米。先端急 尖,基部楔形.全缘,侧脉8对,两面都明显,叶柄长2~3厘米;托叶大,卵圆形,早落。花白色, 密集成一顶生的圆头状花序,有叶状苞片;萼管连成肉质体,花5数;子房下位。果肉质,球形。种 子无翅。花期8~9月。 生于高山近顶或半腰荫蔽潮湿地带。分布我国南部。

【化学成分】

茎含黄酮甙、酚类。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

【功能主治】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乳 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胆囊炎,下肢溃疡,脚癣感染,疖肿脓疡,皮炎湿疹。"

【临床应用】

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将胆木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胆木乙醇提取物3克),每8小时肌注 1次,每次2~8毫升,用至体温下降后2~3天。有出血倾向者加用紫珠草(干品)1两,水煎3次分服 。观察10例,体温在4~56小时内开始下降,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4.3天,主要症状及体征大部 分于用药后1~7天内消失。治程中无明显的副作用,仅部分有轻度腹泻,个别用药后出现高热、畏 寒、出汗,类似青霉素的治疗反应。 治疗多种炎症 每天肌注胆木注射液1毫升(相当于生药1克) ,或辅以其他对症治疗。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结膜炎、 麦粒肿、牙周脓肿、水痘合并感染、中耳炎、烧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手术后预防感染等数百 例,大多在2~3天内见效。注射时除局部疼痛外,尚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