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健脾补肾。治脾胃虚弱,泻痢,吐逆,消渴,遗精,白带,白浊,小便频数。 《滇 南本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 《纲目》:"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 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数,解鼠莽毒。" 《本草从新》:"散血消肿,清热解毒。" 《医林纂要》:"补心泻肾,渗水,利小便,降浊升清。" 《四川中药志》:"滋阴补肾,健脾胃 ,消食。治食积腹胀,白带,白浊及肾虚遗精。"
羊角、豆角(《医林纂要》),角豆、饭豆、腰豆、长豆、裙带豆(
为豆科植物豇豆的种子。
豇豆 一年生缠绕性草本。茎无毛或近于无毛。托叶棱形,两端渐狭急尖,基部着生茎 上;3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菱卵形,两侧小叶斜卵形。花序较叶短,着生2~3朵花;小苞片匙形, 早落;萼钟状,无毛,皱缩,萼齿5,披针形;花冠蝶形,淡紫色或带黄白色,旗瓣、翼瓣有耳,龙 骨瓣无耳;雄蕊10,2体;雌蕊1,子房无柄,花序顶部被髯毛。荚果长20~30厘米,下垂;种子肾 形或球形。花期6~7月。果期8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豇豆根)、叶(豇豆叶) 、荚壳(豇豆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种子含大量淀粉、脂肪油、蛋白质、烟酸、维生素B1、B2。鲜嫩豇豆含抗坏血酸22毫 克%。
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
甘,平。 《滇南本草》:"味平。" 《纲目》:"甘咸,平,无毒。" 《本草从新》 :"甘涩,平。"入脾、肾经。 《得配本草》:"入足太阴经气分。" 《本草求真》:"入肾,兼入胃。 "
健脾补肾。治脾胃虚弱,泻痢,吐逆,消渴,遗精,白带,白浊,小便频数。 《滇 南本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 《纲目》:"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 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数,解鼠莽毒。" 《本草从新》:"散血消肿,清热解毒。" 《医林纂要》:"补心泻肾,渗水,利小便,降浊升清。" 《四川中药志》:"滋阴补肾,健脾胃 ,消食。治食积腹胀,白带,白浊及肾虚遗精。"
内服:煎汤或煮食。
《得配本草》:"气滞便结者禁用。"
治食积腹胀,嗳气:生豇豆适量,细嚼咽下,或捣绒泡冷开水服。(成都《常用草药治疗
手册》) 治白带,白浊:豇豆、藤藤菜。炖鸡肉服。(《四川中药志》) 治蛇咬伤:豇豆、山慈
姑、樱桃叶、黄豆叶。捣绒外敷。(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