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祛风,杀虫。治风痹,瘫痪,疠风,疥癣。 孟诜:"作脍食之除疳疮;小儿脑热, 水渍注鼻中;齿根宣露,和麝香末敷之。" 《食疗本草》:"主温疫气,可作脍食之。" 《本草 拾遗》:"主喉中有物,吞吐不得出者,作脍食之。" 《纲目》:"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 ,皮肤风毒疠风,疥癣恶疮。"
为蟒蛇科动物蟒蛇的肉。
蟒蛇,又名:蟒、王蛇(《尔雅》),南蛇、埋头蛇(《纲目》),王字蛇(《纲目拾遗》 ),琴蛇。 全长达4.6~6米。头小,吻端扁平。上唇鳞11~13片,不与眼相碰。眼的前缘、下缘及 后缘围有6~8片眼鳞。眼小,瞳孔垂直椭圆形。头背鳞片对称,形小而数目较多。体鳞光滑无棱, 在颈部约54~64行,体中部65~72行,肛前40~44行。腹鳞在腹部中间,长不达体侧,约255~202 片。尾下鳞65~71片。在肛门两侧有距状的后肢痕迹。体背及两侧均呈云豹状大块斑纹;头背黑色 ,从颅顶鳞后边到颈部有长约10鳞、宽约3鳞的黄褐色斑一条。又从吻端沿鼻孔上缘、眼前鳞上鳞的 1/2到眼后,两侧各有一条宽约2鳞半的黄色带状纹,经过体背两侧直达尾端,眼后及眼下有一黑斑 。喉下黄白色。 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能绞死及吞食体重二、三十斤的野麂和山羊等动物 ,但主要以鼠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动物为食。无毒。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 本动 物的胆(蚺蛇胆)、脂肪(蚺蛇膏)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纲目》:"甘,温,有小毒。"
祛风,杀虫。治风痹,瘫痪,疠风,疥癣。 孟诜:"作脍食之除疳疮;小儿脑热, 水渍注鼻中;齿根宣露,和麝香末敷之。" 《食疗本草》:"主温疫气,可作脍食之。" 《本草 拾遗》:"主喉中有物,吞吐不得出者,作脍食之。" 《纲目》:"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 ,皮肤风毒疠风,疥癣恶疮。"
内服:煮食、浸酒或焙干研末。
治诸风瘫痪,筋挛骨痛,痹木瘙痒,杀虫辟瘴,及疠风疥癣恶疮:蚺蛇肉一斤,羌活一
两(绢袋盛之)。用糯米二斗,蒸熟,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乃下饭,密盖,待热取酒,以蛇焙
研和药,其酒每随量温饮数杯,忌风及欲事,亦可袋盛浸酒饮。(《濒湖集简方》蚺蛇酒) 治狂犬
咬人:蛇脯一枚,炙,去头,捣末,服五分匕,日三。(《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