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祛风湿,理气,止痛。治风湿疼痛,胸腹气胀,牙痛,疝痛,跌打损伤。 《分类草 药性》:"治一切风湿,头痛,九种气痛,红白痢。" 《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牙痛,气痛, 庙痛,胸腹气胀,跌打损伤,妇人难产,及暑月疖疮。"
为黄杨科植物黄杨的茎枝。
黄杨(《酉阳杂俎》),又名:山黄杨(《履?岩本草,),千年矮、小黄插(《分类草药 性》),百日红、万年青、豆板黄杨、瓜子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树皮灰色,栓皮 成有规则的剥裂,茎枝均呈四棱,小枝和冬芽的外鳞有短毛。叶对生,革质,圆形或倒卵形至椭圆 状披针形,通常中部以上较宽,先端稍凹,基部狭楔形,长1~3厘米,宽7~15毫米,下面中脉的基 部和叶柄微有细毛。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腋生;雌花多存于花序上部,萼片6,排成2列; 雄花的萼片4,有退化子房与萼片等长。蒴果圆球形,由3心皮组成,沿室背三瓣裂,成熟时黑色, 径约1厘米。花期4月。果熟期7月。 生长于山地和多石的地方。分布山东、陕西、甘肃、江苏、江 西、湖北、云南、四川等地,现各省均有栽培作观赏用。 本植物的根(黄杨根)、嫩叶(黄杨木叶)、 果实(黄杨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同属植物细叶黄杨,又名雀舌黄杨,分布山东、江苏、福建、 湖北、四川、云南、贵州。亦同等使用。
全年可采,晒干。
《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无毒。"
祛风湿,理气,止痛。治风湿疼痛,胸腹气胀,牙痛,疝痛,跌打损伤。 《分类草 药性》:"治一切风湿,头痛,九种气痛,红白痢。" 《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牙痛,气痛, 庙痛,胸腹气胀,跌打损伤,妇人难产,及暑月疖疮。"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治跌打损伤:㈠黄杨木泡酒服。(《四川中药志》)㈡黄杨木干枝叶一两,青石蚕(水龙骨)
四至五钱,嫩竹叶、厚朴各三至四钱。水煎,早、晚空腹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