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欢迎来到互联网医院管理平台!
NEWS INFORMATION
食疗养生 首页 > 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

苦参 时间:2018-02-03

原料介绍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苦参落叶半灌木,生于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分布于全国各地。 播种第3年9至10月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将根挖出,洗去泥土、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苦参根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至30厘米,直径1至2.5厘米。表面棕黄色至灰棕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薄,多破裂后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至6毫米,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可见同心环,气微,味极苦。 以条匀、断面黄白、味极苦者为佳。 适宜人群 苦参苦寒败胃损肾,脾胃虚寒、肾虚无热者禁服。 食物相克 苦参反藜芦,恶贝母、漏芦、菟丝子。 食用指导 1. 用于湿热下痢,黄疸,赤白带下,阴部瘙痒等,常与黄柏、龙胆草等合用;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常合赤芍、地黄、白藓皮等同用;用于麻风,常与大风子等同用。 2. 用于多种外科疾患,如湿疹、疖疮、癣疥、麻风等。可煎水外洗,亦可水煎内服。 3. 能治疗下焦湿热的小便不利,常配车前子、木通同用。 食疗作用 苦参,《纲目》云:“苦以味名,参以功名,槐以叶形名也。” 食材文化 苦参味苦、性寒,归肝、肾、胃、大肠经; 善降泄;具有清热燥湿利水退黄,祛风杀虫的功效; 主治时热发狂,热毒结胸,消渴,湿热泻痢,肠风便血,带下阴痒,黄疸,小便赤涩,风疹瘙痒,疥癣,麻风,湿毒疮疡。 温馨提示 1.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苦参、苦参炭,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2. 苦参有小毒,不宜多服、久服,中毒后出现流涎、步伐不整、呼吸、脉搏急速、惊厥,最后因呼吸停止死亡。解救方法:未出现惊厥时可洗胃和导泻;内服蛋清,鞣酸或浓茶;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惊厥时肌肉注射苯巴比妥等解痉剂;呼吸障碍时用呼吸兴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