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下午,我科照例在张反修传承示教室举行了业务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主题为“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由我科资深物理治疗师张义主讲。讲座围绕中医推拿的起源发展、临床应用、对康复科常见病如:脑血管病后遗症、脊髓损伤、小儿脑瘫及急慢性疼痛方面的治疗优势、具体操作及禁忌症等方面做了详尽阐述。
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中国传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疗效确切、操规范的前提下安全性较高、治疗过程痛苦小等优势,在现代康复的诊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医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
1、力学效应
(1)纠正解剖位置异常(理筋整复)
——治疗骨错缝、筋出槽,除去机械压迫、牵拉。
(2)促进体液循环,降低血液粘滞度(活血祛瘀)
——消除瘀血状态;促进组织修复;消除肿胀。
(3)松解粘连,牵张缓痉(舒筋通络)
2、生物学效应(分析影响疲劳的主要环节)
(1)改善肌肉能量储备:
降低后——即使神经冲动——肌肉无力作功
推 拿——改善循环代谢——储备提高
(2)改变神经肌肉接头处酸中毒:
运动神经电兴奋——接头处释放递质——后续反应
推拿纠正酸中毒——增加递质储备、提高终板敏感度
(3)调节情绪:
紧张、沮丧等——降低神经组织协调性——产生疲劳
推拿调节情绪——提高神经组织协调性——消除疲劳
3、经络效应
(1)经络实质研究概况
(2)“有诸内,必行诸外”
(3)经筋的作用——中医对筋膜、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产总称(分布有丰富的应力感受器和较粗的神经纤维。——是针灸、推拿产生效应的关键)
(4)皮部的作用——含丰富痛觉、温觉、触觉感受器,后两种传导纤维均是粗纤维,是针推产生疗效的重要基础。
(5)如何取穴:A 以痛为俞
B 邻近取穴
C 宁失穴,勿失经
D 重视特定穴
中医推拿按摩的基本要求
1、持久——手法按规定持续运用足够时间不走样,避免断断续续。
2、有力——手法必须根据治疗需要保持一定剌激量,避免虚浮(根据治疗对象的体质、年龄、部位、病证虚实、季节等调节,以轻度酸胀为佳。)
3、均匀——动作强调一致性 避免幅度时大时小。
速度强调节律性 避免速度时快时慢。
用力强调平稳性 避免压力时轻时重。
4、柔和——轻而不浮,重而不滞,避免突发滞劲蛮力。
5、深透——力的运用与技巧的结合,降低组织对力的传导的阻抗。
中医推拿按摩的适应症
(一)擅 长
伤 科:伤筋、脱位、骨折后遗症
神经科:痛症、瘫症、周围神经损伤
儿 科:发热、腹泻、麻诊、惊风、疳积、肌性斜颈、百日咳、夏季热等
(二)较 好
心血管:高血压、冠心病、阵发性心动过速、雷诺氏病
呼 吸:哮喘、咳嗽、上感
消 化:胃炎、溃疡、慢性腹泻、便秘、胆囊炎、胃痉挛痛。
泌尿生殖:遗尿、阳萎、痛、闭经、月经不调、前列腺炎、尿潴留。
五 官:近视、斜视、鼻炎、咽喉炎、失音、梅核气。
(三)发展:
糖尿病、不孕症等
保健与康复
足疗、手部按摩、耳穴按摩
(四)配合:
蛔虫性肠梗阻、肠、肾、胆绞痛等